“纳粹魔拳”将苏联几乎打残,希特勒:这个“破房子”框架太牢固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苏联 踹一脚 “纳粹魔拳”将苏联几乎打残,希特勒:这个“破房子”框架太牢固

“纳粹魔拳”将苏联几乎打残,希特勒:这个“破房子”框架太牢固

2024-05-22 16:34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因此1941年时,对于战争的突然到来,苏联方面的准备和德国相比,是很不充分的,也是很被动的。虽然当时苏军在边境集结的军力并不弱: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,苏军除了超过30个师留在远东外,苏军大部分兵力都被用来对付西线面临的威胁。

正因为这样,战前斯大林可以说确实轻敌了,因为一直判断苏德战争会推迟到1942年,却没有想到希特勒把入侵时间提前到了1941年6月。所以,“巴巴罗萨行动”这个蓄谋已久的“纳粹魔拳”一施展,即使苏军的前沿兵力看似充足,但却是毫无防备的。

直到开战前一天,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,但是为时已晚。结果被数百万德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,苏军损失惨重,一溃千里!

战争爆发后,苏军补救措施失灵,“大清洗”的恶果

不过在德军“巴巴罗萨行动”开始后,苏军其实还有充足时间来动员和调动军队。但是,苏军内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,却完全限制住了补救措施的发挥。首先,苏军的作战理念还停留在落后作战思维上,他们对早前德军在波兰战役和西欧一系列装甲“闪电”行动,一直显得有些麻木不仁,没意识到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。

而早年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,他就曾经提出过“集中使用坦克,对敌方实施闪击战”的理论,这种战术思想和德国的古德里安不谋而合。可是,1936年苏联“素反活动”扩大化后,图哈切夫斯基竟然被枪决,他的这一套坦克装甲战术理论当然也就没人在意了,一直被束之高阁。

而苏联这次大清洗不仅仅是杀了图哈切夫斯基,总共五个开国元帅被斯大林枪毙了三个。另外还有4万多名苏联军官受到牵连,其中有1.5万人最后被枪决,简直就是一场自杀式大杀戮。失去大量优秀指挥员后,直接导致战争初期苏军兵败如山倒,而且无法迅速做出有效果补救。

另外一方面“此消彼长”,德军方面却是集中了最精锐的进攻部队,而且使用了最先进的“闪击”装甲推进战术。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,并在明斯克和基辅等地,利用钳形攻势大规模成功歼灭苏军有生力量。

“巴巴罗萨行动”开始仅仅一个月后,德军就已经在东北方向上推进400至450公里,东面方向上推进500至600公里,东南方向上推进300至350公里。在基辅战役中,苏军70个师血战10天,最终除少数人成功突围外,66万多人全被德军歼灭,其中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、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6万名军官。

巨大损失后,苏军却“起死回生”,兵员补充很有一套

苏德战争前半年,据统计苏军一共损失超过400万以上的兵力,其中被俘的苏军也至少超过一百万人。另外损失飞机1.6万架,坦克24万辆,而德军只损失80多万人。这时如果再看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,看来还真像那么回事!

苏联在战争初期的表现,确实像希特勒说的那样:这个破房子只要踢上一脚,就会整个垮塌。如果不是1941年秋雨和严冬提前来到,狂妄的希特勒有很大可能完成他的“巴巴罗萨计划”,苏联势力将会被驱赶到乌拉尔山以东。

希特勒(右)

但这个对手恰巧却是红色苏联,如果换成任何一个欧洲国家,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,也许早就垮掉或者投降了!但苏联却没有,这个国家顽强的抗打击能力着实让世界惊叹,这其实主要得益于其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巨大动员能力:

首先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苏联全民意志比较集中,在遇到重大危机时,他们可以迅速集中精力和力量去解决。苏联的战时总动员体制迅速开足马力,进行大规模苏联全民生产和军事总动员。

苏联军队有着独特的军事制度,因为大清洗和战争初期的被动,苏军损失了众多指挥官,但他们很快认识到:只要保持一个部队中下级军官,即使这支部队新兵很多也会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。所以,后来苏军的前线部队,尤其是精锐坦克部队,如果一旦陷入包围中,苏军高层会第一时间把宝贵的军官和技术人员撤离,以保存这些骨干让新组建的部队迅速形成战斗力。

虽然这一抛弃普通士兵的做法可能极不人道,可是不得不承认苏军当时这一做法还是相当有效的。另外在大清洗时苏军因为自毁不少精英,对军队的影响当然十分巨大。不过由于苏联军校体系非常完善,其军官储备力量也是非常雄厚的。

军官问题解决了,那么众多士兵士气问题如何解决?战争爆发后,由于前线的一系列失败,苏军当时已经出现大规模逃亡现象。斯大林于是在1941年8月16日发布270号命令:惧敌逃跑者,全部格杀勿论!

我们先不说这道命令后人是如何评价,至少对于遏制当时苏军前线的大规模溃逃现象,看来是发挥出了很大的震慑作用。

苏联工业潜能发挥到极致,德军装备补充却越来越难

当然了,苏军除了人员问题之外,打仗当时也是要靠装备。尽管苏联看起来国土广袤,但绝大多数地方却是荒芜人烟的不毛之地。到1941年11月时,德军已经占领苏联国土150多万平方公里,深入苏联腹地850至1200公里处。

苏联不仅丧失了40%的人口,苏联工业产量也一度减少52.4%,丢掉了2/3的工农业产值,钢产量减少64.3%。因此苏军首先必须死守欧洲部分的领土,一旦莫斯科、斯大林格勒、列宁格勒这些重镇丢失,为了保护苏联大部分工业,苏军在这几个地方投入重兵死战不退!

而且西伯利亚也为苏联提供了巨大的战略纵深:仅1941年7至11月间,就有1523家苏联工厂企业和1000多万人员内迁至马拉尔、西伯利亚和中亚伏尔加河地区,这些企业全部转为生产军事产品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工业能力被保留了下来,整个战争中,苏联一共生产飞机13.7万架,坦克10万余辆,大炮49万门,步枪、冲锋枪2000多万支。战争结束前,苏联生产的飞机、坦克已超过德国1倍多,火炮超过3倍多。

人员和装备可以源源不断得到补充,这也让苏联可以迅速组织扩编军队,以至于苏联军队损失一个师,可以马上组建起两个师。而随着战争的进行,补给等不利于德军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:德军兵员受损,车辆坦克损失后,已经开始难以得到充足补充了。

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德军进攻受挫,这也似乎预示着希特勒的“闪击”计划破产。随后双方打起了持久战,一度在乌克兰东部地区战事陷入胶着,苏德互有胜负。在德军眼里,当时的苏联已经成了“打不死的小强” 。

到1943年8月时,苏军在库尔斯克成功挫败德军最后一次战略攻势后,由此正式开始进入反攻阶段。而当苏联主动反攻时,也确实没有再遭遇过德军的大规模反击了,因为德军已经没有后劲了! 希特勒其实也深知:只有用“闪电战”将苏联一举击垮才是王道!但没想到他心中的这个苏联“破房子”框架太牢固,最终演变成持久战,德军命运将凶多吉少。

苏德战争的最终结果:苏联获得了一个悲壮的胜利

随后苏军发动的一系列战略攻势中,他们不仅收复了绝大部分国土,还继续高歌猛进占领东欧多国。当时希特勒想得到的最好结果:就是撤回德军仅存精锐,东线全面处于守势,尽量保住德国本土。

但苏联人可不这么想:“你来到我家把东西都打砸稀烂,我也绝不会轻易放过你”。于是,苏军一路往德国本土反攻,1945年4月30日最终占领了第三帝国的纳粹老巢:柏林。曾经不可一世的希特勒,也只能无奈地把枪对准了自己的额头。

苏联打赢了这场反法西斯卫国战争,但也只能说是惨胜!历经四年多的惨烈鏖战,苏联一共有1710座城镇,7万个村庄遭到破坏。还有31853家工矿企业,9.8万个集体农庄,1876个国营农场,2890个机器拖拉机站,6.5万公里铁路和4100个火车站毁于战争。如果按照当时价格计算,苏联光财产损失就接近26000亿卢布。直到1950年,苏联才基本恢复到战前的经济水平!

在人员损失方面,战前苏联约有1.9亿人口,但超过2680万人死于战火。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,却没能打垮苏联这个红色帝国。不过,这样大的伤亡和损失对胜利者苏联自己来说,也是无比悲痛的!

斯大林在刚掌握双方大致损失的数据时,曾告诫苏军指挥官:“ 要学会像德国人那样以少量流血获取胜利。”毕竟用近2700万人的死亡,才学会如何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,代价确实太大!

《历史杂谈驿站》图源网络,侵删!作者:二战靓妞

收藏

举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